【摘要】: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三農"工作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目前,海南正處于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關鍵時期,如何發揮海南最強優勢。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三農”工作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目前,海南正處于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關鍵時期,如何發揮海南最強優勢,統籌推進鄉村振興與自貿試驗區建設,走出一條符合海南實際、具有海南特色的鄉村振興可持續路徑,對完成中央賦予海南的重大使命,推動海南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抓統籌,促進鄉村振興與自貿試驗區融合發展
去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桿,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這是海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也是海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特殊的時代背景。
從海南自貿區建設的特點看,海南與全國其他自貿區最大的不同是全島建設,80%的土地是農村,61.08%的戶籍人口是農民,21.4%的地區生產總值來自農業。這就決定了,農村是海南自貿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是參與自貿區建設的重要力量,農業是自貿區必須做優做強的主導產業?!叭r”問題解決得不好,自貿區建設就會缺乏穩固的基礎。當前,海南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發展差距仍然較大,鄉村是自貿區建設的突出短板,要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為鄉村全面振興創造條件,為自貿區建設奠定基礎。
從海南自貿區建設的任務看,海南的戰略定位是“三區一中心”,即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和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鄉村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改革從農村起步,全面深化改革,農村仍然是主陣地,農村土地制度、農業經營管理體制、鄉村治理結構等一系列改革,將為自貿區建設釋放無窮活力;鄉村是生態涵養的主體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推行鄉村綠色發展方式,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題中之意;海南獨特的熱帶雨林、鄉村風光、農耕文化、黎苗風情,蘊含著豐富的消費資源,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潛力巨大,將成為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重要承接地。海南是國家熱帶農業對外交流合作中心,熱帶農業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海南要實現“三區一中心”的戰略定位,必須做好做足鄉村振興這篇文章。
基于鄉村振興和自貿區建設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我們堅持兩項任務統籌謀劃、統籌部署、統籌推進,以鄉村的全面振興為自貿區建設夯實基礎,以自貿區建設成果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
一是統籌規劃引領。統一規劃是促進鄉村振興與自貿區建設融合發展的基礎。2015年海南率先推進省域“多規合一”改革,把海南作為一個大城市、大景區、大花園統一規劃,劃定了11類控制線,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限的剛性約束;化解了72.1萬塊、1587平方公里的重疊圖斑,確保地類規劃屬性的唯一性;科學確定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適度規模和比例結構,全省95%的村鎮完成規劃編制,75%的村鎮規劃批準實施。下一步還要繼續深化省域“多規合一”改革,完善各類開發邊界內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細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專項規劃,著力解決圖實不一問題,消除美麗鄉村建設、鄉村產業發展的規劃、用地障礙。
二是統籌基礎設施建設。海南仍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尤為薄弱,是制約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海南把農村列入自貿試驗區基礎設施建設盤子,一并安排、一體推進、適當傾斜。光網向自然村和農場延伸,鄉村光纖寬帶網絡和4G網絡覆蓋率要達到99%;實施供電保障和抗災能力三年行動,打造全域智能電網示范??;按照生態路、景觀路、旅游路、交通路、幸福路的要求建設農村公路和旅游公路,力爭具備條件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加快環島主干氣網建設,推進燃氣下鄉進村,讓更多鄉村用上清潔能源;完善全省農田水利水網,解決農田工程性缺水問題。我們以城鄉之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為紐帶,搭建鄉村振興與自貿區融合發展的橋梁。
三是統籌產業發展。海南的鄉村產業,既要成為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也要成為自貿區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深化農業對外開放,提升農業國際化水平?!吨袊êD希┳杂少Q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提出,取消蔬菜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外資股比限制,這是海南放寬外資市場準入的重要舉措,我們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南繁硅谷”、瓊海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等建設,吸引一批國際農業巨頭落戶海南,促進海南農業全球化競爭、全產業鏈發展。我們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建一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我們推進鄉村產業革命,打造全域旅游、健康養生、特色加工等新產業新業態,讓鄉村成為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重要承接地。
四是統籌推進“百鎮千村”建設。創建100個特色產業小鎮和1000個美麗鄉村,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也是拉動自貿區投資增長、促進消費、改善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目前,海南建成了13個特色產業小鎮和566個美麗鄉村,但存在水平參差不齊、內容同質化、業態粗放化等問題。今后的美麗鄉村建設中,我們將堅持黨建引領,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堅持立足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培育壯大一批特色產業;堅持城鄉統籌,進一步完善“五網”基礎設施;堅持規劃引領和環境整治,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人居環境;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激發百鎮千村建設活力;堅持開展文明大行動,培育文明風尚。要讓“百鎮千村”成為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靚麗名片。
五是統籌推進脫貧攻堅。今明兩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交匯期,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不僅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也是海南自貿區建設的重要前提和底線目標。經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海南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仍然存在薄弱環節,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有待健全,全省仍有4.5萬貧困人口,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繁重。我們要堅持現有目標標準不動搖,鎖定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著力解決影響“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繼續推動“五帶動全覆蓋”行動和有勞動能力低保戶自強行動,推動消費扶貧常態化,推進貧困戶天然橡膠價格收入保險全覆蓋,夯實產業扶貧基礎,構建長效脫貧機制。
建機制,探索鄉村振興的有效模式
鄉村振興是一場涉及鄉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的深刻變革,其廣度、深度前所未有。在過去新農村建設中,有些地方造盆景、壘大戶等做法屢見不鮮,政府大包大攬,農民參與度不高,社會資本投入渠道不暢,鄉村產業支撐能力不足,生態環境保護不力,導致鄉村缺乏活力和后勁。在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中,這是我們必須總結經驗教訓、切實避免的問題。
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可持續振興,必須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各地最強優勢,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吸引人才、資金、技術等全社會各類要素流向農村,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讓農村資源取之于農、用之于農,匯聚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
獨特的熱帶資源和一流的生態環境是海南鄉村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海南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立足這一根本優勢,在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大背景下,通過改革創新和產業升級,把生態環境變為生態產品,把“顏值”變為“價值”,把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變為經濟優勢,讓全球消費者共建海南美麗鄉村,共享海南生態農產品、生態旅游和生態環境,實現多方共贏。
實現共建共享共贏,關鍵在于機制創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并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農民參與、多方受益的良性機制。
一是建立政府科學引導與有效管控機制。一方面,要加強規劃引領。通盤考慮城鄉發展規劃編制,一體設計,切實解決規劃上城鄉脫節的問題;加強規劃執行,落實新建住房“逢建必報”制度,加強鄉村風貌整體管控,打造立足鄉土社會、富有地域特色、承載田園鄉愁、體現現代文明的鄉村升級版,防止鄉村景觀城市化。另一方面,要均衡配置公共資源。建立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均等服務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新增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經費向農村傾斜,推動社會保障制度城鄉統籌并軌,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從形式上的普惠上升到實質上的公平。
二是建立市場化投融資機制。振興鄉村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財政資金不能包,也包不起,必須加快構建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一方面,要加快農村金融創新。農村存款相當部分不能在農村轉化為投資,通過金融機構的虹吸效應流向城市,是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落實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對涉農業務達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機構實行差別化監管和考核辦法,提高投放“三農”貸款的積極性。優化村鎮銀行設立模式,穩妥推進農民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解決投放“三農”貸款市場主體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要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制定社會資本下鄉負面清單,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社會資本都可以參與。積極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農業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以及休閑旅游養老等產業。加強產權保護,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費減免、供地用地等扶持政策,提高投資者預期和收益。
三是建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機制。產業融合發展是鄉村產業振興的方向。要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要發展預冷保鮮、分選分級、倉儲物流、電子商務、農機作業與維修、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文化底蘊深厚的村莊要發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鄉村手工業,培育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創響一批“土字號”“老字號”。要補齊海南農產品加工業短板,利用閑置校舍、廢舊廠房等,就近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把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的二三產業留在農村,把產業鏈的增值收益、就業崗位留給農民。要加快發展鄉村信息產業,用好“數字海南”建設成果,加快發展農村電商,推進物聯網在農業農村領域應用,打造一批智慧農業基地,利用大數據平臺,促進農村資源的資產化、資本化。要重點發展鄉村旅游業,打造海洋、康養、文體、會展、森林、鄉村等特色旅游產品,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四是建立共建共享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近年來,海南運用共享經濟理念,利用互聯網平臺和農業物聯網技術,率先發展“共享農莊”,消費者通過定制產品、認購眾籌、租賃民宿等方式,足不出戶即可共享海南優質的生態環境和生態產品;社會資本依托“共享農莊”,構建起美麗鄉村可盈利、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農戶則通過訂單農業、管護農莊、代耕代種等方式,實現多渠道增收?!肮蚕磙r莊”的建設,讓農民變成股東、農房變成客房、農產品現貨變成期貨、消費者變成投資者,實現多方共建共享共贏。如三亞大茅共享農莊,以村集體建設用地入股,與企業合作開發建設,當地村民全部參與。政府負責村內垃圾、污水處理和4G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打造高質量的“共享農莊”提供優越環境;企業投資建設,把農房改造成適合康養的現代化民宿,清華大學建筑專業的創新創業基地也落戶當地;農戶按照企業制定的標準,發展百香果、芒果等特色產業,產品直供中國遠洋集團等客戶,芒果園則面向消費者認購眾籌,收益大幅增加?!肮蚕磙r莊”模式是海南美麗鄉村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們將繼續引進、培育一批有實力、有情懷、有品位的企業參與“共享農莊”建設運營,采取股權融資、債券融資、認購眾籌等模式,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創新“共享農莊”供地模式,加強動態監管,嚴禁以“共享農莊”為名開發房地產或建私人會所、私宅大院。
強保障,優化鄉村振興要素配置
長期以來,資金、土地、人才等各種要素單向由農村流入城市,造成農村嚴重“失血”。要統籌配置各類資源要素,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促進公共資源城鄉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保障。
一是強化資金保障。把鄉村振興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重大項目、重要改革性支出納入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要改革財政支農資金利用方式,做好“整合”和“撬動”兩篇文章,把各類涉農資金盡可能打捆使用、形成合力,并通過以獎代補、貼息、擔保等方式,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地投向農業農村。長期以來,土地出讓收益主要是取之于鄉、用之于城,直接用于農村建設的比重很低。未來這將是鄉村振興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要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辦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將所得收益通過支出預算全部用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二是強化土地保障。土地是農村最重要的生產要素,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盤活農村土地資源。中央12號文件賦予海南全省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的任務,要學習借鑒國內其他地方試點經驗,結合海南實際再創新,鼓勵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采取出讓、租賃、作價出資(入股)等方式進行產業項目建設,既盤活集體資源,變資源為資產,又為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提供用地空間。同時,要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框架下,進一步改革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安排機制,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按照項目輕重緩急、分期建設等實際情況,優先安排用于美麗鄉村、共享農莊和全域旅游等項目建設,允許實施美麗鄉村、全域旅游等占用農用地的產業項目保留集體用地性質,采取“只轉不征”方式落實項目用地。鼓勵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行經營性基礎設施、公益設施項目建設。要按照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的要求,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不是讓城里人到農村買房置地,而是要讓農民閑置住房成為發展鄉村旅游、養老、文化、教育等產業的有效載體。要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三是強化人才保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關鍵是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首先,要做好“引才”文章,把引進“三農”人才作為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的重要內容,以更加開放的胸襟引來人才,用更加優惠的政策留住人才,用共建共享的機制用好人才,特別是要為那些想為家鄉作貢獻的各界人士搭建參與鄉村建設的平臺,在振興鄉村中大展身手。其次,要做好“育才”文章,用好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的平臺作用,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和鄉土人才。再其次,要做好“用才”文章,深化農業專業技術職稱改革,艱苦邊遠地區專業技術職稱聘任不受崗位總量、結構比例限制,注重從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中選拔充實鄉村干部隊伍。借鑒改革開放初期“周末工程師”等兼職或停薪留職制度,建立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和企業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制度。
四是強化組織保障。給錢給物,不如配個好支部。要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實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市縣委書記是“一線總指揮”,鄉鎮黨委書記要當好先鋒。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配齊配強基層黨組織班子,落實完善工作制度,解決基層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整治惠農補貼、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征收等領域侵害農民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要完善鄉村治理體系,發揮好村民委員會的自治作用、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作用和村務協商會的議事作用,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工作機制,努力營造良好的家風民風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