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日報記者 符府
與蒼天沃土為伴,與田間地頭為伍,他是一位“扎根泥土潛心科研”的農科人,是一位致力用科技為農民增收的追夢人。十余年來,他將熱血青春和所學知識奉獻給所深愛的熱帶農業,取得了累累碩果,實現了理想。他是三亞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孔祥義。
孔祥義,廣東花都人,2006年6月從華南熱帶農業大學(現海南大學)植物病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孔祥義放棄了老家的高薪招聘,選擇扎根海南。每當別人問及初衷,他總是這般回復:“海南培養了我,我對海南也特別有感情,所以選擇留下來服務這片熱土,實現我的人生價值?!?/p>
孔祥義(右)在田間地頭給農戶傳授種植技術。符府 攝
田間地頭傳授技術
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在三亞農村,農戶們經常能夠遇見在實驗室里“呆不住”的孔祥義。多年來,孔祥義駕駛著一輛皮卡車,揣著一本記錄本,跑遍了三亞大部分鄉村。他記錄著農戶的技術需求,并把實驗室里的一個個科技成果帶到田間地頭,轉化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種子”。
這些年,為了使更多農戶掌握農業科技種植技術,孔祥義常常深入田間地頭對他們進行一對多、面對面的培訓,三亞各個鄉村都有他培訓過的學生。每次培訓,他都向農戶們發放農業科技110聯系卡,并告訴他們:“生產上有什么需要幫助的,或者是有農業知識想要了解的,都可以通過電話、微信第一時間聯系我們?!鞭r戶與專家的聯系更緊密了,農民們高興地說,孔祥義用科技帶我們走上致富路,我們老百姓守著田地就能數錢。
孔祥義還帶領團隊建設了工廠化育苗中心,在充分調研農戶生產實際和市場需求后,以補貼的方式為農戶提供低價種子種苗,累計發放優質瓜菜種子種苗超過5000萬株,以科研引領農業發展,助農增收。
2016年10月,孔祥義成為那受村駐村第一書記。期間,他根據駐村栽培特點及地理條件,挑選了南繁院選育的“南豇1號”豇豆、“馳譽505”油亮型黃瓜、“曼谷紫茄”等優良瓜菜品種進行推廣并指導種植。不久,農戶們便從孔祥義的推薦中嘗到了“甜頭”,腰包漸漸鼓了起來。以點帶面,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選擇這些品種進行種植,加快了三亞農業瓜菜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如今,“南豇1號”豇豆以及新品種黃瓜、茄子已輻射三亞經濟圈各主要瓜菜種植基地,累計推廣種植面積超3萬畝,帶動農業累計創造經濟效益超3億元。
“我本身就是學農業相關專業的,所以很熱愛我的這份工作,平時沒有多少空閑時間,也沒什么愛好,以下鄉為主,看著老百姓生活好了,我也挺開心的?!泵慨斂蒲许椖咳〉眠M展之后,孔祥義考慮最多的是如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農民口袋中看得見的利益,他一直認為,“農業科技成果要走出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讓海南的父老鄉親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好處,才能體現科技成果的自身價值?!?/p>
扎根泥土潛心鉆研
喜結碩果佳績連連
“廣袤的農田有做學問取之不盡的素材,靜下心、俯下身、扎下根,得真知?!边@是孔祥義的科研理念。
埋頭苦干、潛心鉆研,孔祥義換來的是一個個沉甸甸的“果實”。工作以來,孔祥義及團隊發表論文50多篇,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2篇,出版編著書籍6部。還收獲了中華神農獎1項,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2項,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科學技術獎1項,海南省科技成果轉化獎1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三亞市科技進步獎4項。在國內首次發現一種植物新病害。編撰省市級標準等5項。主持完成的“海南省豇豆綠色防蟲網覆蓋栽培技術研究”“黃秋葵品種引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2項成果通過海南省科技廳鑒定為國內領先……
此外,孔祥義多年扎根基層工作,以深厚的專業素養和飽滿的工作熱情,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可,先后榮獲“南海名家”“海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海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三亞市首屆優秀科技工作者”“三亞市優秀駐村扶貧干部”“三亞市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作為一名農業科研工作者,孔祥義始終牢記使命,全心全意將所學知識服務于三農工作。記者注意到,他的朋友圈里分享最多的內容就是田間地頭和植物瓜果?!拔业哪繕司褪欠杖罕?,讓科技助農增收,我將在工作崗位上繼續積極探索,為三亞農業發展作出更多的貢獻?!边@是孔祥義的心愿。